Skip to main content

【關於我們 / 計畫簡介】

本計畫依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108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執行運作要點》所提示之「文化議題(含文化研究與文化教育)、語言文化的社會議題(含對弱勢族群之協助、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提振華語文產業之協助、引導語言與文化政策)」,結合文化部《2018文化政策白皮書》的政策面向,針對各教育階段的文化教育策略擬定與實施方式進行統整性檢討與前瞻性規畫。

本計畫主要理念,旨在落實103年11月28日教育部頒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精神,俾有助於各學校實踐部定課程、「在地化」校訂課程及多元選修課程。為因應108年新課綱的施行,本計畫執行初期以第四學習階段與第五學習階段為研究範圍,依其可行性區分為兩項子計畫:

  1. 「國中語文教育與文化涵養課程規劃」:以語文領域-國語文、本土語文為基礎,從事課程實踐的相關思考與規劃建議。
  2. 「高中社會性議題融入與文化教育實施」:以語文領域-國語文、社會領域等兩個學習領域的跨領域整合性參照,將擴及於對整體文化教育政策的推動提出具體建議。

在研究內容中,經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中央教學與輔導諮詢團隊語文領域國語文組、本土語文組、社會領域的協助與建議,先行以民俗文化融入教學為主要目標。

本計畫第一期執行期間為108年至111年,主要任務在於研議並確立文化教育的具體層次,並建構出文化教育的策略進路。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語文領域課程綱要」五個學習階段的區分(國小三學習階段、國中一學習階段、高中一學習階段),以及《語文領域課程綱要—國語文》、《語文領域課程綱要—本土語文》、《社會領域課程綱要》所示理念與內涵,建構本計畫主要的研究模型:以「文化為生活的總體」為基礎,行動表現於生活民俗、食衣住行育樂;涵養體現於社會制度與文化精神的各項表徵。整體架構如圖示:

第二期計畫執行期間為112年至116年,並分前期(112-113年)與後期(114-116年)進行:

前期目標,在於以跨領域教學為原則,從語文領域入手,配合相關課程或教學單元,中、小學階段以文化節俗教材研發為主,融入本土語文教學、雙語教學以及在地化教學課題。

後期目標,在於實踐文化部《2018文化政策白皮書》六大政策面向的相關部分。此外,將提供多元文化教育教案下載及教學現場互相討論的空間,尤其為重要的扎根育苗工作。

基於上述理念,本計畫設置本網路教學資源平臺,提供各項教材、教學資源與活動相關訊息供社會大眾參考,期能推廣並提升各教育階段對於文化教育的重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教育策略研究團隊

計畫主持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鍾宗憲  教授

本計畫各工作小組成員 

多元文化教育組

姓名 服務單位 職稱
林郁迢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教授
翁聖峰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教授
李岱融 國家教育研究院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員
齊宗豫 新竹縣安興國民小學 校長
曾燕春 新北市永和國民小學 退休校長
林美鐘 屏東縣武潭國民小學平和分校 主任
陳玉明 花蓮縣宜昌國民中學 校長
王春媚 新北市清水國民小學 教師

新文化基本教材-A組 無形文化

姓名 服務單位 職稱
召集人 曾暐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副教授
林津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共同教育委員會國文教育組 助理教授
申晏羽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教師
詹筌亦 臺北市立內湖高級中學 教師
黃健綸 臺北市立南湖高級中學 教師
張家禎 新北市立清水高級中學 教師
周仲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專任助理

新文化基本教材-B組 有形文化

姓名 服務單位 職稱
召集人 林登順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教授
吳龍安 臺南市私立南光高級中學 教師
張耀中 雲林縣私立維多利亞實驗中學 教師
趙芳玉 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 組長
楊椀清 國立新營高級中學 教師
張嘉惠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教師

文言文教學研究組

姓名 服務單位 職稱
召集人 祁立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教授
莊溎芬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兼任教師
陳麗明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教師
陳明緻 桃園市立壽山高級中等學校 教師
葉淑芬 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 教師
蘇意嵐 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 教師
廖家儀 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 教師

行政團隊

施偉信、陳彥君、黃羽梃、曾秀菊、趙芳玉、廖志偉、謝昀儒